信息搜索: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行业资讯
信息搜索
模糊查找:
查找信息:
  
行业资讯
吉里汶岛的冰厂
    作者:印度尼西亚渔夫(吉里汶)
    在1950年代,渔帆船出海用的冰块是从新加坡运过来的。
    吉里汶岛最初只有来往新加坡的一艘几十吨运货船,机器是60马力,船主是李龙宝。
    到了1960年代后期,吉里汶岛出现的第一间冰厂是百利达Pelitah,
    厂址建在双溪巴些Sungai Pasir区的郊外,每天出冰量大约二十吨左右。
    每次渔船要下冰时,厂方用罗厘车运冰到海边的木桥码头下冰(用小机器碾碎),一次运载最多是四吨。
    后来百利达厂没有继续扩展,而一些海边的新兴冰厂又陆续崛起。
    百利达厂因利润不及费用而在1980年代后期关闭。
    在1970年代中期,在峇来市区的直落阿逸Teiok Air海边,建起大型冰厂,速冻房,
    厂名Petamina,兼收购鱼虾等海产,规模颇大,是日本投资公司。
    其公司另在廖内和英德其利的双溪泊拉也建起同样规模的冰厂。
    Petamina在吉里汶岛营业的时间很短暂,1980年中期把冰厂租给某些峇来人管理,
    但每天出冰才几十吨,多数是供应他们自己的渔船,剩余的才买给外人。
    到1990年代后这个冰厂也不了了之,无人管理了,厂址和下冰长桥任其废弃。
    1970年代后期,吉里汶岛对面的巴力港Parit ,由洪承厚和郭其金合股建造的冰厂,
    出冰量是每天六十吨。在当时,由于近海与远海的渔船不断地发展,常有供不应求的现象,
    渔船出海需用的冰,得要提早订货,轮到下冰的时候,有的等上好几天,甚至一个多星期。
    当时建在渔村海边还有林探的冰厂,这个冰厂起初是小型,最多一天出冰量是10吨左右,
    后来逐步扩建,至今已是日产六七十吨的中型冰厂。
    1978年又多了洪天才与李永昌合股建立的冰厂, 开始时也是20吨左右,
    后来也发展到目前为止的 60 多吨。
    到了2000年代各自发展而分家,旧厂由洪天才接管。
    在巴兰Balan海边也多了一冰厂,由利伟等合股建造。
    起初每天出冰大约是40吨,之后逐步增加;也建有冷冻设备,收购一些从苏北阿沙汉过来的围网船渔产,
    他们在 Pulau Tujuh 海域围捞小鱼类,一艘围网船的船员就有30多位。
    冰厂把这些鱼类冷冻起来,有的卖到本地市场及外地,有的作为鱼饵,供应吉里汶岛的延绳钓鱼船。
    后期因经营不当,到2016年代,把旧厂及厂址转让他人。至今这个冰厂也没有继续发展。
    1990年代,双溪巴些Sungai Pasir海边的曾亚丕增建一间冰厂,出冰量也有60吨,
    适应当时渔船大幅度发展需要,销售额也算风光一时。
    也就是说那时渔船订冰真不容易,要靠交情。
    当时各厂的出冰供不应求,每艘渔船出海都得等冰,等得急了。
    进上2010年代,大部分渔船纷纷到远海捕鱼,如加里曼丹岛海域,爪哇海域,伊里安海域。
    近的加里曼丹海域,渔船出海就是四五个月,才回归;
    远的如泗水周围海域和伊里安海域, 一年才回家,船停靠那边的港口,渔民乘飞机回家。
    需用的货物,冰和油,就地购买,工人就地雇用。
    而现代的渔船大都有冷冻设备,已无需用到冰了。
    只有一些小渔船,和寄鱼往新加坡需用到少量的冰。
    这时期,吉里汶岛的冰厂的冰已供过于求,有的就减产,盈利也就相对的少。
    据一位冰厂朋友说:近来,冰厂要收盘也不得要领;
    只好继续运作以维持费用,看看时机的转变再作打算吧!
Copyright @ 2007 亚洲渔业(印尼)有限公司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泰声电子有限公司网络部大连惠儿设计
www.huierit.cn
鲁ICP备080023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