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雏形源于华人
2015-01-29
吉隆坡位于马来半岛西海岸中部,离海岸约35公里,西、北、东三角由丘陵和山脉环抱,巴生河及其支流刚巴克河在市区交汇。
在东南亚各国首都中,吉隆坡是发展得最快的城市之一。
在它的开发和建设中,华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追溯一下吉隆坡这个城市名称的来源,就可以了解到华人艰苦创业的历程。
公元1857年,华侨叶亚来和87名同伴驾着小船从马来半岛西海岸溯巴生河而上,寻找锡矿。
当时他们把锡矿叫作"锡米",因为锡矿砂的颗粒形状像大米。
那时这一带十分荒凉,莽莽丛林中蚊蝇滋生,猛兽出没,瘴疫蔓延,一个月中就有69人死于瘟疫和兽害。
可是,幸存下来的华人没有退缩,他们继续找矿,经过近两年的难苦努力,终于在1859年找到了锡矿。
这时,他们在巴生河畔选择了一个便于小船停泊的地方,建起了两排以棕榈叶铺顶的小茅屋,这便是吉隆坡最早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