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5世纪时华人曾在沙巴的今那巴打岸河(Sungai Kinabatangan)居住,
有一明朝使者王森屏传说还做过沿岸地区的统治者-拉者(Rajah),当时约西元1375年(明洪武8年)。
18世纪末业,华人活动逐渐转移到婆罗洲的西部,
主要集中在一些金矿开采地区,如坤甸(Pontinak)和三发(Sambas),
大约在西元1772年(清朝乾隆37年),有近百名客家人抵达坤甸,可说是开发此地的先躯者。
估计在西元1820年(清道光元年),大约有三万六千名华人居住在此矿区内,
此后至西元1823年(清道光四年)已达十五万人之多。
在荷兰殖民势力进入南婆罗洲之后,他们开始忌妒华人在金矿区的利益,并使用权力限制华族移民和贸易,
尔后逐渐减少,不少矿工也被迫迁徙至沙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