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升商网进出口贸易公司!

太升商网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经济与生活

苏门答腊的地形

2015-07-28

    苏门答腊岛呈西北—东南走向,在中间与赤道相交叉,由两个地区组成:
    西部巴里散山脉(Barisan Mountains)和东部的沼泽地。
    高峻的巴里桑(Barisan)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绵亘1,600公里(1,000哩),
    其中葛林芝(Kerinci)山海拔达3,800公尺(12,467呎)。
    山脉以东为冲积平原,有许多河流蜿蜒经过,当中以哈里(Hari)河最长,可通航480公里(300哩)。
    托巴湖面积1,140平方公里(440平方哩)是诸多山湖中最大者。
    西半部山地纵贯,有90余座火山,最高峰葛林芝火山,海拔3805米。
    东半部为平原,南宽北窄,最宽处约100千米以上。
    河流众多,主要有穆西河、巴当哈里河、因德拉吉里河、甘巴河等,多能通航。
    富热带森林,覆盖率60%。
    巴里散山脉为青藏高原新生代山脉的连续,纵贯苏门答腊岛。
    该地区发现了煤、黄金矿床。火山所喷发的矿物质使得土壤肥沃。
    山脉景象优美而迷人,如多巴湖(Lake Toba)周围区域。
    在东部,强大河流把淤泥带到下游,形成了辽阔的平地,遍布沼泽和湖泊。
    虽然该地区宜耕土地少,对农业不利,但是其对印尼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因为“地上出产油,地下也出产油”:棕榈油和石油。
    苏门答腊岛位于亚欧板块的东南边缘,该岛以南地区位于印度洋板块边缘,是欧亚地震带的一部分。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大地震引发的10米高海啸席卷苏门答腊西部的沿海地区,
    造成严重破坏,在印尼就有超过八万人死亡,
    灾情主要集中在亚齐省和北苏门答腊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