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是印尼矿业和轻工业的先驱
2015-07-29
对于印度尼西亚的金、银、锡、煤、金刚钻、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和胡椒、烟草、捕鱼、橡胶、木材等生产产业的发展,
华侨同样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十八、十九世纪时,印尼各矿区的工人,几乎都是从中国南方各省招募去的劳工,
仅西加里曼丹金矿的华侨工人就达九万之众。
二十世纪初,印度尼西亚的邦加岛就有华侨胡椒园587所,华侨橡胶园1367所,所产的胡椒占世界总产量的80%。
同时,华侨对印度尼西亚的早期工业和轻工业,
如制糖、花裙(纱笼)、辗米、椰油、薯粉、咖啡、卷烟、肥皂、农具、船舶、机械修理、
砖瓦、石灰、爆竹、面包、酱油、水泥、皮革等企业的建立、经营和发展也起了相当重要和显著的先驱作用。
几个世纪以来,华侨的手工艺人,如水泥匠、木匠、鞋匠、金匠、裁缝、铁匠、锡匠、修理工等遍布印尼,
成为当地人民的经济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特别是那些不辞劳苦、深入穷乡僻壤、深山老林收购农土特产和出售日用品的华侨商人,
他们对便利内地与边远地区居民的生活,沟通印度尼西亚城乡物资交流,活跃商品流通,
促进印度尼西亚经济发展所发挥的有益影响,更是人所共鉴、有口皆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