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菲律宾大学
2014-12-09
1945年6月,Bienvenido M Gonzalez再次当选为校长后(他曾于1939年起担任第六任校长,1943年被迫辞职),
开始制定搬迁校址计划。
1948年12月,即在校庆40周年时,设在马尼拉市的菲律宾大学除医学院和卫生研究所外,
全部迁至大马尼拉市的另一个重要城镇奎松市的迪利曼。
1953年,该校根据克拉克空军基地(全国最大空军基地)的要求,共同设立菲律宾大学克拉克空军基地学院。
现开设3个本科生专业和3个研究生专业。
1968年,菲律宾大学已拥有28个学院(分散在3个校园内)
和5个地方性学院(其中碧瑶学院规模最大,自1961年重新组建后,先后开设9个本科专业和两个硕士学位专业)。
1972年11月20日,当时的共和国总统马科斯下令对菲律宾大学进行重大改组,旨在将该校办成全国一流大学,
同时实施统一和分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部分学术机构获得自主权。
第十一任校长萨尔瓦多·P·洛佩斯(Salvador P Lopez)博士于1969年上任后积极推行民主协商制,
扩大教学和科研设施,增加教职工薪金,建立助学金制度,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