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主要矿床有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岩浆型铬、镍矿床,和与中酸性火山岩次火山岩有关的斑岩型和块状硫化物矿床,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及风化沉积的红土型镍、铝矿等。
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岩浆型铬矿床
菲律宾有9条含铬的蛇绿岩带,铬铁矿区一般主要出露斜方辉石橄榄岩。
铬铁矿体产于纯橄岩与斜方辉石橄榄岩的接触带上,矿体平行于围岩侵入,矿体呈脉状,受构造影响变化较大,形态复杂,常有分支复合现象。
由多条矿脉组成矿带,长200m--500m,宽几十米至一百多米。单矿体长一般30m--200m,宽最小几十厘米,最大达十几米。
矿脉常被小断裂错断。围岩为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
矿石块状、条带状、浸染状构造,由铬铁矿、铬尖晶石、橄榄石、辉石等组成,粒度2mm--5mm。Cr2O3含量26--53%,一般35--45%,Cr/Fe一般在3左右。
矿体地表常有残坡积铬铁矿石分布,范围较原生矿体大,是原生矿的找矿标志之一。矿床类型属于岩浆晚期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