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达穆尼门口传说
2014-11-10
我内心念念似乎落不下的山达穆尼,这洁白如雪的方阵塔林。
怀着特别的虔诚,穿过接引长廊,走过香火神龛,走到整个寺院的中心金塔。
山达穆尼的中央是一座很大的金塔,对应的,旁边还有一座小的金塔。而周围四个方向,满目而去,都是洁白如雪的白塔。
整个布局,四个方向基本对称,如同一个延绵的白色方阵。
这个寺庙是1866年,敏东王为了纪念被谋杀的弟弟修建了这座佛塔,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而所有的资料游记攻略,似乎对此也就只点到这点为止。
敏东王登位的背景是西方势力对缅甸传统社会政治的强力挤压。
1852发生的第二次英缅战争,使得下缅甸沦丧,缅甸半壁江山丢失,如何面对危局的不同主张导致了缅甸国内政治力量的分裂,
而敏东王与弟弟加囊亲王于1853年发动政变取代了原国王,登王位以后,二人协力改革,励精图治,欲图救亡图存。
但,其变革思路却威胁到贵族势力的利益从而遭到了激烈反对。
于是1866年发生了未遂宫廷政变,而血亲加战友的加囊亲王弟弟,在这场政变中被刺身亡。
而缅甸著名诗人吴邦雅的资料中,看到政变的领头者,居然是敏贡、敏空岱王子。
我几乎可以肯定,那是皇室的骨肉相残,背后是不同政治势力利益和国家前途主张的残酷角力。
明白了敏东王与加囊亲王的共同历程,我似乎也明白了百年前敏东王无数次坐在这里的那种情感,那种无泪有伤、有心无力的苍茫。
其实人在尘世中,内心所面对的困境很多时候都是无解的,无论小到子民,大到帝王。
作为帝王的敏东,无法割舍挚爱生命的离去,无法摆脱工业文明车轮碾过的尘土,那种苦痛的背后,其实是面对世界到达极限的渺小与无力。
而我们这些小小子民,我们的情感,我们内心的困境,何尝不是如此?
坐在这寺庙中央,看这满目的白色佛塔,感觉那满目白色纯洁,是归于虚空归于淡泊的愿望,掩饰不住的却是无法忘却无力抵达的感伤。
那,是一种脆弱,也是一种柔软;是一种自我的放逐,也是真实的感染心灵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