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生活
香港《大公报》文章:缅甸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简称民地武)问题长期困扰缅国内安全和稳定。
自2011年6月缅甸政府军同克钦独立军爆发冲突以来,缅北战事一直持续。
今年1月,两方军事冲突升级。
国际社会一直呼吁缅甸政府同有关方面通过和平对话解决分歧,但民地武问题背后的矛盾根深蒂固,双方难以达成协议。
资源产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缅甸,其中85%都是以资源开发为基础的项目。
地方不愿错过发展机遇。同时,资源开采往往伴随社会和环境代价,地方认为分享收益是其应得的补偿。
而地区资源开发对中央财政收入至关重要。中央政府不愿放松对资源的控制,难以割舍利益与地方分享对资源和电力产出的控制权和征税权。
2008年经全民公投通过的《缅甸联邦共和国宪法》规定,地区或邦政府对宝石、金银、硬木等资源无控制权,对多数资源无征税权。
尽管地区的部分预算来自中央拨款,但宪法并没有明确地方能够从资源开发收益中分得的份额。
近年来,地方势力争取经济发展机会的诉求日益强烈,在地区资源收益问题上立场更趋强硬,因此,中央和地方之间达成妥协的前景更加渺茫。
自2011年克钦武装与政府军爆发冲突以来,克钦方面提出的主要谈判要求是,政府归还自1994年收归中央的玉石交易权。
政府则希望双方先从互相释放战俘做起,循序渐进地涉及敏感问题。
克钦坚持认为,只要无法达成利益分配方案,和平协议就是脆弱的,由此抵制政府就地停火优先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