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钦丹东是一个孤愤的理想主义者。他出身于掸邦的缅族大贵族家庭,毕业于仰光师范,
吃过牢饭,挨过酷刑,打过英国人,也打过日本人,缅甸独立后他拒绝出任政府高官,认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缅甸”,
终于选择暴力,走向丛林。
偏偏他当年的左翼战友吴奈温及其执政的“社会主义纲领党”推行的是另一种牌号的社会主义,
“国有化”规划的首当其冲者正是富可敌国的华人社会。
恰巧,中国开始了狂热的文化大革命,正值60年代全世界范围内的左翼运动高涨,
缅甸高校的青年学生(华族居多)邯郸学步,效法红卫兵运动,大造其反。
社会的动荡引致了缅族与华族的冲突、械斗和大规模的排华浪潮,华人奋起抗争,又演变成华族的暴动。
奈温对此实行铁腕镇压,断然将大批华人递解出境,经济“国有化”也就顺带解决了。
不过,有一批华人青年及向往革命的缅甸大学生在事变之后投向了边区白旗共产党的怀抱。
这时,奈温对德钦丹东已改抚为剿。
北京政府对缅甸的“反华运动”提出严重抗议而未果,自然更放手支持毛派的游击战士,缅甸国防军已不可能将其剿灭。
奈温派出直升飞机把德钦丹东从林莽深处接到仰光谈判,说了一席“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之类的叙旧兼劝降的套话,
德钦丹东却断然割袍断义,奈温只好用飞机将故人送回赤色根据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