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共武装斗争的盛衰律几乎与中国的文革同步。
1969年,人民军攻占果敢,杨家土司王朝化为陈迹,缅共统治了该县10万华族;
1970年,人民军攻占卡佤山和另一边境重镇篷赛;1972年,全部南北佤邦都落入缅共之手;
1973年,人民军进入富庶的景栋地区,剧战百余仗,控制了景栋大部……
军中第一位英雄偶像叫张益海,北京红卫兵,1968年秋到云南插队,次年越境参加人民军,战死疆场时年仅21岁。
缅共中央追认他为优秀党员、战斗英雄,东北军区文工团还谱写了《歌唱英雄张益海》的歌曲。
至文革结束,缅共也随之转入低潮,此时已有300多名中国红卫兵与知青在异域捐躯。
尚存的“国际战士”,除了个别高军阶者,都相继挥别金戈铁马的丛林岁月,回归祖国了。
缅甸赤色根据地多为传统的鸦片种植区,缅共的菁英作为一群理想主义者,开始并无染指毒品生意。
只是遵照毛思想“群众路线”的要旨,军民的鱼水关系必须顾及,缅共对烟农与毒贩都实行“无为而治”。
1976年,文革收锣,中共也大幅减少了对缅共的施舍。至70年代末缅共的外援完全中止。
德钦巴登顶从北京碰壁而回,遂下令各军区自寻财路。
转眼间,大大小小的提炼工厂如雨后的毒菌,遍布各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