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升商网进出口贸易公司!

太升商网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经济与生活

国内外压力下的变革(上)

2015-11-11

    在仰光或者内比都街头,“军人治国”似乎并不着痕迹。
    只是,当车窗贴着深色膜的宝马或奔驰车飞驰而过的时候,其他车辆和行人都会习惯性地躲闪。
    “在缅甸,私家车贴深色车膜是违法的,宝马或奔驰车更是少见,它们基本都是军队和政府的座驾。”一位当地人说。
    长年以来,军人集团、民主力量、少数民族武装构成了缅甸的政治生态。
    其中,军人集团占绝对优势,民主力量经历数十年打压,早已失去抗衡能力,
    而少数民族武装仅能维持地方割据,无力也无心威胁到军人的执政地位。
    1948年,脱离英联邦的缅甸,在总理吴努的领导下,实行多党议会民主制。
    然而,由于社会矛盾和民族冲突日益激化,缅甸很快陷入内战。
    1962年,奈温将军发动了军事政变,推翻了吴努政府。
    从此以后,缅甸便进入了军人执政时代。
    然而,吴奈温领导的政府推行僵化的“社会主义政策”,导致国衰民贫。
    当局有计划地清洗少数民族,致使民怨沸腾。
    1988年,缅甸陷入全国性动荡,国防军用子弹对付示威者,奈温政权倒台。
    同年9月,苏貌将军发动政变,接管政权,废除宪法,解散议会。
    很快,与军政府针锋相对的昂山素季被软禁了。
    之后,军政府主导大选,想为独裁统治披上民主外衣,
    但民盟赢得了国会485个议席中的396个,而亲政府的民族团结党仅获10个议席,
    军政府拒不交权,却提出“先制宪、后交权”政策,继续软禁本应组阁的昂山素季。
    这个决定,拉开了昂山素季及其领导的民盟与军政府长达二十年的斗争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