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生活
缅甸大选在11月8日实施了投计票。
翁山苏姬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简称:民盟、NLD)成为国会第1大党可能性极大。
缅甸自2011年春季实行民主改革之后,执政党联邦巩固与发展党(简称:巩发党)继承了军政府,推进政治和经济改革。
巩发党目前的困境反映出在缅甸民众心中根深蒂固的「反军方情绪」。根据民盟的自主统计,该党获得的议席数量达到全部议席的80%左右。
据缅甸选举管理委员会统计,最大城市仰光的计票工作已经结束。在全部29个议席中,民盟赢得了25个议席。
而在仰光以外,民盟透露,在一些计票工作进展较快的城市选区「也取得了一面倒的胜利」。
此次大选有欧盟(EU)、美国和日本等约30个国家和地区派出了选举观察员。
包括缅甸国内的非政府组织在内,约1万人监督了选举的公平实施。
投票日当天没有出现太大混乱,一名日本政府相关人士透露,国际观察团「均认为选举超出预期,得以顺利实施」。
另一方面,陷入困境的巩发党议员们与民盟的高歌猛进形成了鲜明对比。
11月9日,巩发党前党魁、众议院议长吴瑞曼通过个人Facebook帐号发出了祝贺对手民盟候选人胜利的消息,承认选举落败。
有传言称,缅甸副总统赛茂康和总统府部长昂民等约10名现任内阁成员落选。
执政党惨败的原因在于民众对军方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
巩发党的前身是军方的辅助组织,总统吴登盛及其部下大部分都是军人出身。
1988年,缅甸军方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当时的社会主义政府夺取了政权,随后镇压了民盟等发起的民主化运动,众多政治犯遭到关押。
结果招致了欧美的经济制裁,缅甸被国际社会孤立。
对于造成这一后果的军方,民众的反感情绪更加强烈。
翁山苏姬批评现政府转为民政之后仍未改变军方政治控制,呼吁实现「真正的民主化」。
缅甸选民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选择,将这一票投给了翁山苏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