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生活
新加坡在中产阶层壮大的过程中有两项独具特色的制度设计尤其重要,一个是组屋政策,另一个是中央公积金。
新加坡的组屋是指政府建设并出售给老百姓的普通商品房。
新加坡的组屋政策起初是从欧洲的保障房政策学来的。
当初是为了保护穷人,但这政策在欧洲失败了,而新加坡则把组屋变成了让老百姓分享资产增值的一种方式,
其性质也发生变化,成了全民性质的住房,覆盖除了富人之外的所有社会成员。
目前超过八成的居民居住在组屋里。组屋并不窄小,相反还比较宽敞舒适,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建得越来越美观舒适。
组屋是一个封闭的市场,在这个市场内,每户家庭只能拥有一套组屋,居住满一定年限之后才可以转售,
转售组屋也只能卖给没有组屋的家庭。
由于组屋的定价是根据市价给予一定比例的折扣,普通老百姓可以在购买组屋一定年限之后出售时保有这个差额。
从时间上来看,新加坡的组屋在1970年覆盖人口的35%,1985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81%,恰恰也是中产形成的关键时期。
新加坡国立大学房地产研究院院长邓永恒认为,新加坡的保障性住房制度覆盖面之广,远远超过一般国家的保障房概念,
主要是保证几乎所有老百姓买得起舒适的住宅,基本原则是每户家庭只能拥有一套住房。
新加坡一个高人口密度的华人社会,在狭小的国土上解决了“居者有其屋”。
我们地广人稀遍地鬼城的泱泱大国却让人民住不起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