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独特体制坐享两岸红利
2015-03-21
新加坡必须强调华人社区的特质,才有自立的基础;但一旦自成一体,华裔和母体——中国本土的血脉联系,就成为新加坡立国的最大隐患,
因此他们才一方面在名义上强调华人文化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又在实质上掏空华人文化的内涵,
而唯一能取博大精深华人文化而代之的,就只有和“现代化”捆绑在一起的英语和英语圈文化了。
但与英语、英语圈文化和“现代化”同时涌入的,还有民主、多元化、法制等伴生物,而这对于李光耀“家天下”的生存同样危险,
要排斥这些“危险品”,也只能借助素以“打而不倒”和“什么都能往里装”著称的“东方传统”、“儒家文明”和“华人血脉”了。
正因为说到底是为了生存,李光耀才能在需要强调“唐根”时毫不犹豫,需要大谈“西方精英现代化论”时也信手拈来;
也才能时而大谈“多元化是新加坡的根本”,时而毫不客气地逼令对己不敬的外国杂志道歉。
然而他和他的新加坡之所以能活得如此滋润,并不仅仅、甚至不主要因为其长袖善舞,
而更多是时势所致:“南洋十字路口”的重要地位,和新加坡“半英半中”的“混血体质”, 让这个弹丸小国在冷战激烈时不仅成为反共前哨,
也成为中国和西方打交道的独特“中介”,又在和平年代成为亚洲金融和航运中心之一。
不仅如此,既是华人世界一员又具备绝对独立性,还让“李家坡”一度成为大陆和台湾进行接触的“东道”,一度坐享两岸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