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汕和尚与越南文化(下)
2015-06-28
潘耒的《救狂砭语》记载了康熙三十一年(1692)冬天长寿寺上演戏曲的情况:“公(大汕和尚)于壬申冬集众演戏,席半忽谓众曰:上将召我矣。
众问何以知之?公云:顷得朝报,索大人、明大人奉命为诸王采选妃女,兼访山林隐逸,
并谕广东有僧石濂,诗词书画无不精通,闻其著作甚多,可觅一二种追觅云云。”
潘耒还说:“演剧酬愿,惟神庙有之。戏台在大殿后,所演多《西厢》、《牡丹亭》诸艳本,师徒相酬,动十数日。其谁不知?”
大汕在寺庙里演昆曲,受到了潘耒毫不客气的攻讦。难以想象,这竟酿成了大汕的杀身之祸。
一是皇帝于康熙十六年下旨,明令禁止在寺院演戏、敛钱,举行酬神赛会。
二是大汕热衷于和京官尤其是掌管关税的宦官交结,成为朝廷怀疑为反清志士的依据,他很快被捕,并死于押解途中。
事实上,大汕和尚在17世纪末驾船从广东去往越南,是顺应了清代海禁初开的潮流,为发展交通和贸易作出了贡献的,
同时也坚守了中国文化——这正是昆曲向越南传播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