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8 年,乘吴哥王朝衰微,邦央的泰族首领坤·邦克朗刀便领导泰族人民在素可泰城举行起义,
赶走吴哥王朝的太守,建立了素可泰王朝,这就是《元史》上的暹国。
满族建立的清朝进入泰族地区后,代替明朝统治着北方大部分泰族,
继续明朝的改土归流政策,委派流官进行管理,
但大多数泰族地区还是保留了土司制度,仍然由各地泰族头人世袭管理,有数十个泰族土司政权。
中华民国政府延续了清政府对北部泰族地区的统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撤消了土司制度,设立了2个泰族自治州(西双版纳泰族自治州、德宏泰族景颇族自治州),
7个泰族自治县(临沧·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泰族自治县、临沧·耿马泰族佤族自治县、
思茅·孟连泰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思茅·景谷泰族彝族自治县、玉溪·新平彝族泰族自治县、
玉溪·元江哈尼族彝族泰族自治县、红河·金平苗族瑶族泰族自治县),
以及数十个泰族乡(分散在中国西南各地)。
中国爆发文化大革命后,一部分泰族又开始向南迁徒,进入缅甸、泰国、寮国。
现今,北部泰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西部和南部边疆,有人口110多万人,信仰南传上部佛教,
除政治上的隔绝外,人民之间的婚姻情缘,地域上的山水相连,与南部泰族保持着紧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