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生活
在老挝首都万象一家名为“Saoban”的店里,外国游客对各种围巾、披肩、裙子、手提包等老挝传统手工艺品爱不释手。“Saoban”在老挝语中意为“乡村”。乡村店出售的织品大多来自万象省偏远的塔普赛村。该村13名妇女组成了一个纺织合作社,这些产品都是她们用老挝棉或者丝绸制成的,从编织到染色,全是纯手工完成。
老挝有着丰富的传统手工艺,纺织、印染、刺绣、木雕、竹编、陶器、造纸、银器等传统制作工艺源远流长。但长期以来,老挝很多乡村自我封闭,自给自足,刀耕火种,处于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的状态,一些传统手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为脱贫致富,老挝在国家层面推行“一村一品”运动。过去5年里,政府把一些小的村寨进行合并,几个村寨组成一个合作社,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开发传统手工艺品和特色农产品。乡村店的诞生,就得益于“一村一品”运动。
顾客从商店里买走任何一件商品,都是对老挝乡村发展的支持。一条从合作社进货的价格约为10万基普(1美元约合8000基普)的丝绸围巾,零售价为12万基普,也就是说,商店零售时一般加价20%,批发时则加价10%左右。现在商店每天的顾客有20至30名,销售收入在300美元左右。在每年11月至次年2月的旅游旺季,销售情况更好。通过乡村店的推广,老挝传统手工艺品不仅受到游客的青睐,还远销美国、日本。
除了直销这些手工艺品,乡村店还给合作社小额启动资金,提供技术指导,帮助织工们改进工艺、开发和设计新产品。例如,在乡村店的帮助下,织工们用当地泥土开发出一种被称为“银黑色”的纯天然染料,用这种原料染色的丝织品非常畅销。
在乡村店的带动下,塔普赛村的妇女有了工作机会和稳定收入。去年,合作社有了2000万基普的积蓄,13名妇女决定买一台织布机,扩大生产。如今,她们的家庭脱了贫,过上了有尊严有保障的生活。在乡村店墙上贴着的照片上,合作社带头人坎红和她的姐妹们笑得非常灿烂。
未来5年是老挝加快脱贫的关键期,大力推进以家庭为单位的商品生产是老挝政府解决脱贫、特别是乡村脱贫的一个重要思路。老挝未来5年年均国内生产总值需增长8%,到2015年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力争2020年以前摘掉贫困国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