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生活
铜矿:已知的铜矿床(点)大多为与花岗闪长岩有密切成因联系的脉状或浸染状矿化,在南部地区也有层状铜矿化。在靠近中国边境的勐海地区有两个铜矿点。
那磨铜矿点位于勐海西南10km,矿化发育在砂岩和砾岩中断裂破碎带内,含有黄铜矿、铜蓝、孔雀石和蓝铜矿;
勐海东南3km的会通,发育于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岩体内的石英脉含黄铜矿、孔雀石和蓝铜矿等,在三叠系粉砂岩中也有低品位层状铜矿化。
川圹北部的会山周围有5 个铜矿点,川圹西南约40km的南通附近,铜矿化发育在花岗岩与石炭系灰岩接触带矽卡岩中,并含有少量毒砂、辉钼矿、方铅矿和闪锌矿。
60年代后期对占巴色地区的层状铜矿化进行了普查,在占巴色西南约32 km的搜宏玛一带,缓倾斜的侏罗系页岩和砂岩中发育孔雀石及硅孔雀石化,有不少样品铜品位达1%~2% ,高者为5%~6%。
80年代初又对波罗芬高原东部和南部地区进行了铜矿普查,在三叠系砂岩和泥质岩中发现有层状铜矿化,并伴有金和银,Cu最高品位为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