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家论坛 > 关于道教 > 道传中医 > 正文
  • 道传中医
    • 古代中医对于前列腺的论述
    •     在古代没有前列腺炎这个说法,古中医因脉象,症状看病因,治疗病因,不十分注意病症。

          古代医学把男子内生殖系统统属于精室范畴,前列腺当然亦不例外。

          古代中医学早已清楚认识到溺窍、溺道与精窍、精道之不同,提出浊在精窍、精道。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杂病·赤白浊门》曰:“溺与精,所出之道不同。

          淋病在溺道,故《医学纲目》列之肝胆部;浊病在精道,故《医学纲目》列之肾膀胱部。”

          清·林佩琴《类证治裁·淋浊》明确指出:肾有两窍,一溺窍,一精窍,淋在溺窍,病在肝脾;浊在精窍,病在心肾。”

          可见,淋与浊不同,淋之病变部位在溺窍、溺道;浊之病变部位在精窍、精道。

          前列腺既属精室,其病变当不属淋之范畴。

          从临床症状表现来看,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症状虽复杂且无特异性,

          但常见阴部疼痛和尿道有乳白色分泌物,尤在排尿终未或大便时滴出。

          这二个症状,中医文献早有论述。

          《素间·痿论篇》:“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驰纵,发为筋痿,为白淫。”白淫即乳白色分泌物。

          王冰注曰:“白物淫衍,如精之状,因溲而下。”可见白淫非精,且在排尿终未时滴出。

          清·吴谦《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叙述更明白:“浊在精窍溺自清,秽物如脓阴内疼,赤热精竭不及化,白寒湿热败精成。”

          说明慢性前列腺炎当属“浊”之范畴,因其色白,故曰白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