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烈士祠的沿革
-
国家文物局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认为,忠烈祠传统在中国古已有之。
只要是以表扬先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目的而建立的祠堂,都可以归入“忠烈祠”范畴。
按照这种划分方式,中国的忠烈祠传统最早可以溯源到三千多年前,纪念轩辕、大禹的祠堂便属于忠烈祠。
到了唐朝,唐太宗为纪念开国过程中死难的将士,建了不少昭忠祠。
昭忠祠的性质就是忠烈祠,只是名目不同。
北京现存最早的寺庙法源寺,前身就是昭忠祠。
迟至清朝,“忠烈祠”这一概念才正式出现。
清末马尾海战、甲午海战后,清政府便在福建为海战中战死的官兵修建昭忠祠或忠烈祠。
按照古代礼制,这些祠堂可能也都有着各自固定的祭祀方式和礼仪,但资料缺乏,难以复原。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东湖路45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