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作者:黄深钢/张遥
受融资、用工成本增高以及原材料价格波动大等因素影响,当前沿海中小企业面临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新一轮生存困境。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发现,尽管断言沿海中小企业“倒闭潮”为时过早,但受多重因素困扰,部分企业事实上已经处于“假倒闭真停摆”状态。
一些面临生存危机的中小企业已经开始转离主业,而另一方面,在沿海一些地区出现了传统制造业萎缩而新兴产业还未培育,
大量中小企业对炒楼炒股满怀热情,而投资实业积极性不高,不少企业外迁出省、出国,出现了“产业空心化”苗头。
一些专家和企业主建议,在下决心顺势淘汰一批落后产能的同时,政府要有区别地加大力度扶持一批优质企业,避免大批民营中小企业主在实业领域的信心继续弱化。
针对当前情况,政府亟须出台以扶持产业链为主的相关政策,遏制“产业空心化”苗头的进一步加剧和蔓延,对泡沫经济危险要防患于未然。
房地产业可以一夜造就一批富翁。搞实业就像吃瘦骨头,投资房地产就像吃肥肉,因此出现了‘大企业家投资房地产,小企业主买房子囤积’的现象。
房地产的极端暴利,让许多企业家不愿意干实业,却把钱用来投资房地产。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说,当前需要警惕浙江出现的产业空心化苗头:一方面,大量浙江产业资本外溢,变成民间游资进入房地产、金融投资领域,对实业反哺不足;
另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浙江部分传统产业外迁国内中西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或者出现行业性萎缩。
该研究所最近一份报告指出,今年浙江省经济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制造业投资下降明显,但房地产投资逆势增长 。
“温州的服装企业中,绝大部分都在做多元化投资。有实力的自己开发房地产,小的企业就炒楼。”
浙江阔帅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政杰说,“不少温州夫妻,老公开厂一年辛辛苦苦才赚10来万,老婆买套房随便就赚上百万,这种差距不可能不刺激大家去赚快钱。”
浙江乐清市电子工业协会等10个行业协会代表着2000多家企业的负责人集中反映说,当前不少企业出现投资“三三制”现象,
即实业投资占三分之一,房地产、股票证券等再各占三分之一。表现出来就是工厂开工率不足,企业家嚷嚷说没有钱,但其实不少钱都投在房地产和炒股上面了。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了解到,沿海地区一批“先富起来”的人,已经不太愿意通过做实业获得财产增值,不仅浙江温州人,各地都有资产泡沫化都日趋严重。
温州烟具行业协会会长黄发静说,一度占据全国产量90%以上的金属打火机行业,现在面临全行业萎缩。
温州2008年以前有打火机企业500家以上,如今剩下不足百家左右,且专心经营的老板也仅剩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