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升商网进出口贸易公司!

太升商网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1
  • 2
  • 3
  • 4
  • 5

经济专题

企业家呼吁优化中国制造“生存土壤”

2014-11-09

    《经济参考报》:一批政府官员和企业家普遍认为,浙江“产业空心化”苗头并非今年才出现,但当前制造业面临的困境可能加剧这一趋势。
    而避免“产业空心化”的根本之道在于优化制造业生存土壤,强化制造业发展能力。
    首先要从根本上解决浙江中小企业生存困境,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势在必行。
    温州精益集团董事长陈冬青认为,国家本轮宏观调控总的方向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但关键还是看各地的落实。
    企业家们呼吁,在落实中央扶持中小企业的整体计划中,地方政府不能往往只盯着个体企业,或仅仅依靠抓几个大项目,期望用大项目来产生辐射作用,带动周边。
    需要因地制宜地研究一个地方的产业链特色,从扶持产业链升级的角度,使每一个产业链上的环节都获得普惠式支持。
    使区域竞争成为良性的产业集群的竞争,而不仅仅是企业间的竞争。
  浙江南艺礼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倪孟宣说,扶持产业链升级,具体来说就是政府应当鼓励品牌企业向当地产业链采购,可以在税收反馈方面给予支持;
    对于将融资切实用于企业升级、产业升级、引进高新科技改造产业链的企业,政府也要给予税收、用地方面的优惠政策,等等。
  企业家们还建议,至少应以省为单位,梳理重点产业、支柱产业所在区域,要细化管理、区别对待,如何进一步促进转型升级,并进行考核。
    只有将产业链整体做大做强,每一个企业都有强烈的依附感和归宿感,“产业空心化”苗头将得到有效遏制。
  此外,相关人士还建议,为促使产业转型升级,在产业政策上必须国内各地区一视同仁而不能再坚持“梯度发展”战略。
    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郑宇民说,长期的“梯度性”,使落后产能没有紧迫感,
    各地重复“克隆”落后产能、低成本战略,走的不是一条“见贤思齐”的产业升级创新型道路,使原本应该“告别”的模式、产能生生不息,
    到一定时候,必然会出现一个倒闭潮、企业“集体自杀”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