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放缓,特别是这些年光顾了房地产而忽略了对实业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遇到一些新问题。
据政府统计:进入三季度以来,工业中小企业营业收入、上缴税金以及利润总额增幅都较去年同期出现回落,
而且还面临出厂价格连续31个月回落、人工成本却连续上升的双面夹击压力,企业赢利空间不断缩小,实际情况可能更严重。
目前,中小企业创造了我国70%的GDP,贡献了50%的税收收入,解决80%以上的就业。
所以,李总心急如焚,真心想让小微企业脱困而增加就业。
李总11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普遍性降费,进一步为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减负添力。
会议部署了四项具体减费举措,预计每年将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400多亿元。
今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多次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举措,
如今年5月30日的会议确定进一步减少和规范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
9月17日的会议部署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0月8日的会议决定再次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
以及11月5日的会议提出精简前置审批,规范中介服务,都旨在营造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司长王远枝说:“国务院常务会议连续出台扶持中小企业举措,凸显本届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
也是稳增长的重要举措,意在新常态下给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看着频出的优惠政策,又看看不见好的小微企业,突然想起那句广东话:“鸡同鸭讲”。
它的意思是鸡和鸭讲话,语言不通,形容两个人操非共同语言,无法沟通。
我们知道,不论是全国人大代表或者是政协委员都没有真正的小微企业的经营者,在政策制定领域,没有代言人。
所以,高层是不了解小微企业的真实情况的。
首先,巨量的小微企业享受不到中央一次一次的优惠政策,为什么?
全国各地国地税部门把年销售额超过50万的企业已经纳入一般纳税人管理,而无法享受优惠政策。
按照国家划分标准:工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到1999万的为小型企业;
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商业批发业:从业人员5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到4999万的为小型企业;
从业人员5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我们看看工业:50万以上的工业企业自动升级为一般纳税人,和国家规定的1999万元以下归为小型企业,恐怕中国的小工业企业都享受不到吧!
政策再好也是一场空欢喜!国家税务总局应该首先明确一般纳税人和小额纳税人的标准,全国统一划分,然后才来落实政策。
第二,人工成本的上升是工业企业最为头疼的问题,而人工成本的大头是五险一金或者是“两金”(养老,医疗)。
现在两金已经达到每个月800元左右,国务院为什么不能加大对养老,医疗的拨款,而降低缴费企业的负担?降低到300元一个月应该合理。
第三,计划经济时代延续下来的教育附加,水利基金,政府基金,还有地税代收的残疾人收费应该首先取消。
而对小微企业不应该是减税,而应该免税。小微企业承担着80%以上的就业岗位,以免税让利来提高工人的待遇,对缩小贫富差距有重要意义。
第四,降低房价,降低房地产和土地使用成本是激活小微企业的主要手段。不论是开厂还是开公司都明白房租地租的压力。
第五,降低垄断企业的收费!电费及各项附加使工业用电达到一元钱一度电了,不堪重负,应该降低50%!
通讯费用,特别是国际电话应该降到市话价格。而网络费用除了降价50%以外,还有提速十倍。
高速公路和运输价格,高速公路收费应该降到0.15到0.20元一公里,甚至免费通行。
天然气和油价也应该大幅降低。
除了降低税费,支持小微企业还要给予创业者鼓励和尊重,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扶持小微企业,培育中国的“三星”“现代”“苹果”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将不断提出建设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