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宣布,11月22号开始,降低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利率,不过当局这一罕见举动,并没有给外界带来惊喜。
专家认为,中国经济持续放缓带来了实际压力,为了实现好看的经济增长数据,被迫降低利率,
不过由于中国的政经体制都已经烂的不可收拾,贷款者把钱拿走后并不会投入实体经济。
而一旦开闸降息,后续造成的通货膨胀将更加稀释民众资产。
美国《华尔街日报》指出,央行的降息举措,是迫于政治和市场压力做出的决定,意味着央行承认,此前为提振疲软经济采取的零星举措并没有奏效。
在采取这一次降息之前,央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小规模宽松措施,不过,《华尔街日报》指出,这些措施并没有能促进银行的放贷和企业的借贷意愿。
11月6号,央行也承认通过所谓的中长期借贷工具,已经注入7,695亿元到中国各银行,包括9月份注入的5,000亿元,和10月份注入的2,695亿元。
企业观察员何军樵:〝这个钱要么就出逃了,要么就拿去还债了,基本上没有拿去再生产,降息基本上没什么大的的用处,
对老百姓来说,不是什么好事,通货膨胀马上就会加剧。
捞钱的捞钱,逃跑的逃跑,外流的外流,老百姓最多就弄点工资钱,就看中国老百姓的忍受程度和政府的维稳能力。〞
专栏作家余丰慧认为,降息引发管制利率与市场化融资价格差距拉大,只能导致银行体系里的资金流向民间高利贷市场,从而造成企业融资成本更高。
同时,由于降息拉大了中国和美国的利差,会导致热钱流出加剧,使得国内流动性资金更加趋紧,甚至出现热钱撤离导致的金融风险。
何军樵:〝大家都在往银行里捞钱,捞不到钱他就会向社会融资,通过各种手段,无论政府还是民间,银行都在进行融资,
其实很多企业已经资不抵债,大家都在靠这个槓杆在活着,所以现在金融、制造业,包括房地产实际上都是一个庞氏骗局。〞
财经评论家牛刀:〝大家都干满了就走了,根本不负责任的,这样的债务,可以这么说,本身搞这个的时候就是准备烂债的,
他当时借出去这个钱,就不打算让这些人还的,所以整个商业银行都会出问题。〞
《新浪财经》指出,这次降息的贷款会流向股市、互联网金融,以及高利贷市场。
财经评论家牛刀认为,这次降息完全是为了〝救市〞,不仅不能刺激经济,还会导致人民币长期的大幅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