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土地制度独树一帜,其实发展到如今也不完全是“独树”,例如公民不能坐拥私有土地,香港也算一例。
但是香港土地制度形成,那是“历史遗留问题”。
当年前清把香港岛割让给了英夷,包括到后来租借99年的新界,对象是英国政府,这样一来,民众自然没了土地;
但是港民们又需要土地安身立命,怎么办,英国鬼子坏,就把从咱大清99年强租过来的土地,又以港英政府名义来租给香港遗民们,这就是土地“使用权”的由来。
因为新界租期99年(也就是1997年到期),于是批租的土地也只到1997年,没办法,英夷就是死脑筋,讲“契约精神”,租期到了就归还;
不像俄罗斯,一百几十万平方公里,割了就割了,割完了还是中国的好朋友。
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全港租借的土地又延期到2047年,估计是响应“50年不变”。
正由于当年港英政府时期,土地垄断在政府手里,所以催生出一大批地产富豪。
因为香港民众要安居,个人是没有能力财力去买下政府规划的建筑土地,只有开发商才有能组织资金和实力去竞拍开发,
这样一来,政府捂地惜拍,开发商坐地起价,大家盆满钵满愉快一家,就此造就香港楼市的畸形繁荣。
但因香港在战后经济蓬勃发展,经济繁荣掩盖了楼市畸形;
另外香港政府虽然垄断土地,不过绝不敢托市,所以一旦万恶的资本主义危机到来,楼价下砸个5成7成都是稀松平常,屡见不鲜。
再说中国大陆,本来民国时期也是走的邪路,家家土地私有;
后来解放了,城里面公私合营,乡村里人民公社,万恶资本家和地主们的资产和土地,也就统统“国有”了。
国有了,主人翁们也要居家过日子,于是学苏俄,修宿舍,城里上班的职工,按资排辈,分一套红砖筒子楼住房,按月工资里扣房租;
乡下农民,按户划一块宅基地,至于用砖砌还是黄泥糊,那就自己本事了。
后来改革春风到90年代,要拉动内需, 前几年彩电冰箱卫生纸,已经把主人翁的口袋搜刮了一遍。
(记得一月普通工人工资一两百人民币的时候,一台18吋彩电“国营商店”能倒卖到小两千块)
再想搞,怎么办?就只能从主人翁稀缺的东西下手,那是什么?住房、教育、医疗……
其它两个撇开不谈,单说住房。神州由于不走邪路,土地国有,环顾四周,连当年苏俄都没得学了,怎么办??
这时领导发现,对面香港,不也是政府批租土地嘛,套路一样,不如拿来主义。
于是1990年《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出台,这就是住宅用地“70年使用权”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