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联系汇率制度”,就用简单的词“挂钩”好了。
什么是“挂钩”,港币就是“挂钩”,“挂钩”什么,美元。
这个是美帝宣布脱离“金本位”后,小国小地区没办法的一种货币制度。
从何说起?以前货币流通,都是硬通货、贵金属,例如金本位,你要印刷钞票,银行就要有足够的黄金储备,一元票子兑换多少黄金,明码实价。
要是“准备金”不够,花纸头印多了,就有货币贬值的巨大风险,这个可以参考1948年“打老虎”时期的法币和金圆券。
香港在前清时候,和朝廷一样,是银本位,一港元兑换多少多少白银;
后来废除银本位了,先挂钩老东家英镑,到了上世纪80年代,又挂钩美元。
为什么要挂钩呢?美帝废除金本位,美元就靠国家信用支撑,但香港不行,地盘实力太小,自己银行印票子,人民群众不认。
于是挂钩美元,以美元代替当年的白银成为货币发行准备金。
香港的银行们(注意不是政府)要印票子,就要向政府管理部门缴纳相应数额的美元,1:7.8,雷打不动。
当然银行要是自己印的票子后来回收回来了,也可以找政府按这个比例换回美元,这个就是“联系汇率制度”。
这样操作,相当于把货币风险甩给了大流氓,反正自己跟着美元走就好。
正因为香港自己不能随意印刷港币,房地产一旦泡沫破裂,是没有印钞机来救市的,银行们敢开印钞机,手里的美元不够兑换,那就连金融一起崩盘。
所以港府对于楼市泡沫,只能硬着路,多硬?1997年到2003年,香港楼市暴跌超过75%,斩到膝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