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币表面上是“挂钩”美元的;但是一旦中国人民币止不住印刷太多,手里的美元不够换,那决策层怎么办??
全世界自从开始印刷本国货币以来,就面临着这个问题。因为印张100的是印,印张1000的不外乎多加个0,又不加成本,例如津巴布韦。
以前金本位,还是黄金靠得住。后来金本位废除了,轮到信心比黄金重要的时代,那纸币靠什么来保证价值?
一般三类,最牛逼的是油墨香的纸头发给你,爱要不要,拿到就赶紧去买东西,存钱是傻逼。
1988年的中国屁民深有体会,当时百元大钞发行,票子一下猛增,那时还没商品房可买,于是抢彩电抢冰箱。
第二类是按国家的实力,例如社会有多少资源多少财富,估算着印刷多少票子。用国家信用和资源给票子背书,但那也得实力强劲才行。
例如俄罗斯,最近被美国搞垮了油价,票子就跟着毛得厉害。
第三类就是前面说的“挂钩”了。
堂堂神州诞生之初,走的正路,就算自身经济薄弱,也不可能去和美元搞“挂钩”。
但自身经济又担不起为票子背书的重任,所以印票子对外面看来只能算自娱自乐(可以参考现在朝鲜的票子)。
至于汇率,最开始兑美元汇率1:3,后来1:5点几,不管多少,总之决策层写个牌子算数。
但是这个“牌价”,洋人们是不认的,洋人们不认票子,认什么?实物。
以前神州要拿自己印的票子出去买东西,是买不到的,要先把自己家的东西拿出去卖了,换回来美元,再拿着美元出去,才能在外面买到东西。
当时神州工业薄弱,想开血汗工厂挖矿卖矿,都没有机器,想要买机器,怎么办?
唯一能卖的大宗物品,就是农产品,所以勒紧裤带,征粮外销,换回外汇,不然大到生产机器,小到进口红酒,都没有着落。
那时血汗工厂、污染企业还没大规模建起来,大米小麦能换回来的外汇必定有限。
所以屁民们的票子,就算烂在手里,也是无法换取美元的,这个就是【外汇管制】。
当年要换美元,需要严格审批,因私那是没门,因公那有限额,例如什么级别老爷出国,能换多少外汇,都是白纸黑字规定。
有时候官方批的不够用,怎么办,找黑市。官方5点几的时候,黑市通常在10左右,记得一直到90年代初都是这样。
所以其实神州印刷的票子,有两个流通体系,简单点说,就是分成两桶;
一桶自家用,里面爱怎么参水怎么参水,爱怎么放毒怎么放毒,泡沫不泡沫那是屁民自家的事,一切问题维稳就好;
一桶外面用,严格按照手里的“外汇”额度流动,不然洋人一挤兑,金融要崩盘,前面说了,还是“挂钩”。
后来90年代神州经济三驾马车启动,GDP开始腾飞,“两桶水”明显不能适应了,一来神州需要招商引资,二来血汗工厂也要大量出口,于是开始有条件放开外汇管制。
一放开,人民币对美金,马上从5点几跌到符合市场规律的8点几,更重要的是,以前国内那桶水看着就汹涌澎湃的要往外冒,怎么办?
决策层自然高瞻远瞩,“2000年奔向四个现代化”没等到,三个产业化倒是等到了。
三个产业化,还是撇开那两个不谈,就一个住房产业化,可谓一石三鸟,高家庄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