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政治风波的影响是很大的,当年的美国,包括世界政治都是一副“铁肩担道义”的伪君子模样。
“海外敌对势力”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诸如“武器禁运”“经济制裁”等等手段,大大挫伤了改革春风的布局。
春风之初,是否一定要“价格闯关”,各种说法,包括决策层内部也几派意见,但是最终还是实施了。
老实说当年忍一忍,并非不是坏事,但决策层们的算盘打得精,当初一拍脑子搞出来的大生产大积压,统统甩给屁民消化,
二来这几年来屁民多少都有点积蓄,洗洗更健康,有利于资金回笼;
至于啥“价格放开”“取消双轨”,都是场面话;30年了,“发改委”该垄断的价格一样垄断。
只是决策层没估算到,最终一系列连锁反应,闹到需要军队解决,美国翻脸。
但是改革春风的布局还要继续下去,怎么办?
最后还是靠两个帮忙,一个是鬼子,小日本。一个是二鬼子----香港和台湾。
改革开放招商引资,总要人来捧场鼓掌不是?于是南巡、画圈,目的很明确,眼巴巴指望着香港和台湾。
点解?当时说起来都是自家人,“血浓于水”,而且毕竟是经济自由地区,和美国牵扯不多。
再说当时香港台湾经济,都是制造业为主,咱神州现在大把廉价劳动力等待开发,多少也是个吸引。
所以当初来的的“外资”,其实绝大部分就是港资和台资,等于义和拳时期的“二鬼子”。
高科技没有,但是资金、流水线、生产质量、管理经验这些东西,还是大把带过来帮衬来了。
富士康之流,现在还雄霸神州生产流水线,可见单就是这些,都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替代的。
平心而论,当年港商台商,确实逐利而来;神州大地,确实也稀缺这些资源;所以说两边一拍即合,也是双赢。
至于后来神州不光血汗工厂,其它两驾马车也起来了,就有点财大气粗的感觉,不经意间见证时代沧桑,翻脸如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