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热与冷
2014-12-23
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规格之高已成为中国目前之最,中国政府厚望之热起码超过体温。
看看国内外主流媒体和专业媒体的热度,有来自17个国家240家媒体1705名记者到会采访。
境外媒体数(含港澳台)111家210人,其中东盟媒体88家共134人。
据说截至9月6日10时,中外媒体累计发稿8500多篇,网络播发新闻6万多篇,
图片3万幅,网页记录达110多万条,视频总长31小时。
媒体热,官方更是热:国内省市自治区组建三十七个代表团参会,
众多省区市举办了面向东盟的一系列轰轰烈烈的经贸交流活动。
举办内容进一步扩大,在贸易投资等基础上,
博览会进一步向互联互通、海上合作、产业园区合作、金融合作、
科技交流、人文交流等更多领域拓展。
从博览会内容到官方行动无不体现一个“热”字。
然而,我们在开幕式后进入博览会馆的人群看,比往届冷落了很多,
随后的参观洽谈,我们也没有看到往届的拥挤与排队。
与太升商网有联系的关注东盟贸易的很多人士都没有参会。
特别是原本想通过博览会找到东盟产品经销的人越来越冷淡,
东盟商机在官方演绎下已经排除了小投资人的“参与权”。
太升商网真是扼腕痛惜:超高规格,花大本钱,媒体优势,官方竭力却办成了这样。
太升商网如果有幸组会,将是千千万万中国小微企业在博览会平台上与东盟对接;
数以千计的东盟项目分解给民间投资唤起一个人人谈东盟机会的“时髦”。
东盟博览会既是国与国经贸外交的平台,又是民间合作的渠道。
如何办热博览会?当局者当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