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升商网进出口贸易公司!

太升商网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1
  • 2
  • 3
  • 4
  • 5

东盟资讯

东盟制造将取代中国制造

2014-12-25

    如今无论是名牌服装还是电子产品、玩具,来自越南、印尼、柬埔寨、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产品日益增多。

    而以往,这些品牌绝大部分都印着“中国制造”。

  欧债危机、订单下滑、用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

    重压之下的中国外贸生产企业试图在夹缝中寻找新的商机,开始将目光移向近邻东南亚地区。

  近年来,由于受欧债危机、人民币升值、劳工荒等因素冲击,企业经营成本不断攀升,利润空间不断缩小。

    尤其是2011年以来,随着国内沿海地区制造业在原材料、土地特别是劳动力价格不断攀升,国内低成本竞争优势正逐渐丧失。

    珠三角、长三角一带的内地企业、外资或合资企业,已不断向东南亚等地转移,以寻求更低廉的生产成本。

    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广东家具行业的工资从1600元涨到3000元以上,技工更是从4000元攀至近万元。

    加上攀升的人民币汇率更让出口型的家具企业如履薄冰。

    在各项成本上涨重压之下,国内家具企业开始思考转移之路。

    在柬埔寨,工资才20多美元,也就一百多元人民币,在中国,工资达到了三千元,而且还得交各类保险,企业已经不堪重负。

  海关总署公布的2012年前两个月进出口增幅仅为7.3%,其中出口同比增长6.9%,进口同比增长7.7%。

  相较中国市场而言,近年来东南亚出口增长迅速。而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增长趋势明显放缓,且主要出口地区出现下降:

    其中欧盟地区下降了1.7%、美国下降了1%、日本下降了1.9%。

  相反,上述三地从东南亚进口增长迅速:2011年上半年欧盟从越南、印尼等国进口增幅在29.6%—53.4%,

    同一地区美国进口增速在18%—29%,在日本这一数据则为23%—49%。

    劳动力和其他成本的上升将迫使制造商寻找新的商机,在未来五年将较为迅速地转往成本较低的地区,

    包括中国西部以及东南亚地区,以保持产品价格的低廉。

    被誉为“全球最大OEM工厂”的晨风集团董事长尹国新表示,从2011年8月份开始,国际品牌客户订单明显减少,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