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升商网进出口贸易公司!

太升商网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1
  • 2
  • 3
  • 4
  • 5

东盟资讯

中国制造业向东盟转移

2014-12-26

    尽管制造业向东盟国家转移给“中国制造”带来挑战,

    但多位中国专家学者“自慰式”认为,中国东盟间制造业的产业转移“合作大于竞争”,

    “砖家”认为,中国与东盟在制造业“东南飞”趋势下避免恶性竞争,实现共赢,

    关键在于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内部有计划地推进产业的“梯度转移”,从而实现优势互补,

    也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实现产业梯度转移首先需要认清楚当前中国—东盟自贸区内的产业结构。

    目前中国和东盟国家产业存在三个梯度,中国东部和新加坡处于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

    中国西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是工业化中期;

    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是工业化初期。

    中国和东盟要针对这一发展梯度,根据各自比较优势,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实现多赢,

    除了中国国内东部向西部的产业梯度转移外,还要实现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产业转移。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陈佳贵认为,中国与东盟要实现“产业的差异性布局”,

    即要结合中国目前产业结构升级转移的战略,

    将一部分制造业的能力转移到劳动力相对低廉的东南亚国家,

    既解决当地劳动力与相关产业发展,也优化中国国内产业布局。

    具体而言,中国要避免继续将制造业锁定在中低端产业,

    而是通过向东盟国家转移一些低端产业,借此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

    实际上,这是所谓的专家学者们在“自慰”!

    中国产业如何升级?制造箱包的企业,服装加工企业千千万万的小制造业如何升级?

    中国的投资环境日益恶化,税费成本高于东盟,小制造业根本无法生存;

    转到东盟求生存而不是在中国寻求产业升级。

    可以预计,随着中国经济形势的进一步恶化,更多小企业会出走东盟求生存。

    好在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工人大军”不存在“失业”。

    可以返乡,因为他们和所有中国人一样,有着无限的承载力和忍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