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划禁止资产管理公司将地方政府债务重新包装为所谓的证券化产品,
这是中央政府采取的又一措施,旨在控制那些陷入困境的地方政府所持贷款和所发债券的风险。
中国负责监管基金管理公司的一个行业协会提出了这一计划,
而仅仅在一周之前,中国证券监管部门的一个附属机构禁止投资者使用地方政府发行的低评级债券作为短期借贷的抵押品。
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列出了不适宜采用资产证券化业务形式的基础资产负面清单。
资产支持证券指的是由信用卡应收账款、汽车贷款和抵押贷款等金融资产支持的债券或票据。
这类产品受到发行方青睐,因为通过将风险转嫁给投资者,发行方可将基础资产由资产负债表内转化至表外,释放更多的资本。
据称,负面清单包括以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为债务人的基础资产,还包括矿产资源开采收益权、土地出让收益权等其他资产。
2005年,中国开始允许金融机构以试点方式进行资产证券化,但在2009年叫停该试点计划,
因为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当中,此类工具遭受了大量批评。
有关部门于2012年重启该项目,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在多个场合宣传以证券化方式来解决中国不断扩大的债务问题的好处。
在经济不断放缓的情况下,北京正在与金融体系中不断上升的风险做斗争,
包括监管不足的非正式借贷渠道、企业债务的快速增长以及房地产市场滑坡之际地方政府不断恶化的财政状况。
上述举措再次表明有关部门对中国许多负债较多的城市和省份的持续减弱的偿付能力愈发感到担忧。
国务院在10月初表示,当地方政府无力偿还债务时,中央政府不会救助,还将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
最近几年,随着北京为抵御全球金融危机而放开信贷龙头,中国地方政府为了给基础设施项目融资而大举借债。
由于中国经济放缓,加上房地产市场下滑,地方政府的收入增长也随之放缓,致使一些地方政府今年在偿债方面面临困难。
据国家审计署去年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地方债务和或有债务总额为人民币17.9万亿元,
其中近40%将在今年到期,这给地方政府偿还债务带来了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