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给经济开药方的人,都迷信他的药方能促进经济发展,如果付诸实施,就要人民按他的要求行动,就要调动资源,就要政府挂帅,就要贯彻落实,简言之,就要折腾。
本来经济发展是老百姓的事,老百姓用自已的劳动,自已的技术,并借助资本和资源,去讨生活求富裕,就是经济发展。
在老百姓眼中,没有GDP,没有经济结构,有的只是自已生活的好坏。
他希望政府保护他,而不是代替他侵害他,希望政府帮助他,而不是指挥他命令他。
但没有什么自我标榜能促进经济发展的药方,可以不代替老百姓,不指挥老百姓。一代替一指挥,折腾也就来了。
通过改革恢复先前一样的瘦,本质就是回归自然,回归本原。
市场经济是自然经济,公民权利是“天赋人权”,所以,实现市场经济也好,建立宪政体制也好,都是回归自然。
自然天成,不保护自然的体制,都是理论家政治家的“药方”,他们认为是“人参”,却一定会带来“浮肿”,带来折腾。
因为领导或精英的好大喜功,带给中国的折腾还少吗?
所以回归自然的改革有折腾(甚至是革命),却是无可奈何。
如果这一次的折腾,能够保证以后的不折腾,也算是价值不菲,功在万世。
但是,我们现在的改革是在回归自然,恢复先前一样的瘦吗?好象是,又好象不是。
允许个人发展,扩大人民自由,赋于公民权利,都是在回归自然。
但所谓“中国特色”,“中国模式”,却似乎是在寻找与以前“社会主义”不同的“药方”。
虽然“药方”不同,但还是“药方”。只要是“药方”,就一定有折腾。
君不见为了GDP的强制拆迁?君不见经济刺激带来的通货膨胀?君不见在加快经济发展口号下对人民的予取予夺?
我们没有了搞社会主义的折腾,又有了在加快经济发展口号下的折腾。
我们在这种模式与那种模式之间选择,就是在这种折腾与那种折腾之间选择。
问题还在于,当这种新的折腾搞不下去的时候,我们还得去改革,正如以前的社会主义搞不下去,必须改革一样。
现在很多人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不可持续,已经走到头了。究竟到头没到头,临界点在那里,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搞不下去一定要改革,不是改归大堆的体制,不是改不允许个私经济发展的政策。
而是改现在的“中国模式”,改我们现在认为是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的药方。
当我们认识到要改,不得不改时,就会明白,不光是中国模式白折腾了,还得贴上萝卜子去解。
为了恢复先前一样的瘦,我们又将承受改革的折腾。
举个简单例子。我们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国企,却带来垄断,当垄断遭遇汹汹民意时,我们就会明白,国企的“大”和“强”只是一个花架子,是“浮肿”。
不唯不能为民众带来利益,反而成为掠夺民众利益的工具。
当反垄断的改革不得不搞时,我们还得对其进行拆分。兼并重组白搞了,将来拆分的改革一定又是折腾。
老百姓从来不会折腾,政府才是折腾的主体。中国多灾多难,盖源于此。
中国建国后的历史就是政府折腾的历史。我们还美其名“寻找中华民族振兴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