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国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再加上美元不断走强,2014年卢布危机后,市场越来越看空人民币。
分析人士认为,2015年人民币暴跌的可能性不大,但很有可能会温和地贬值。
2014年岁末,俄罗斯货币卢布出现崩盘式暴跌。卢布兑美元的汇率一度跌破1美元兑80卢布的历史最低水平,跌幅达到50%。
虽然俄罗斯政府通过大幅加息和抛售美元帮助卢布止跌反弹,但受全球油价下跌和西方制裁的影响,
卢布兑美元的汇率在2014年仍然累计下跌40%以上,创下自1998年债务违约以来最大的年度跌幅。
实际上,在卢布暴跌的同期,人民币兑美元在2014年最后几个交易日一度连续贬值,并最终以全年贬值2.42%告别2014。
在此之前,中国人民银行有人暗示,人民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下行压力,2015年或出现多轮贬值。
卡托研究所研究员、前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夏业良说:“大半年以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的说法是人民币现在已经达到了均衡汇率水平,
意思就是说人民币不一定再要朝着升值的方向走了。”
12月21日,易纲在“2014-2015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今年以来美元是最强的,兑欧元升值10%以上,兑日圆升值11%以上,人民币是第二强,实际有效汇率为升值。
外界认为,这是中国发出人民币将贬值的信号。
金融历史学者、《货币战争》一书的作者宋鸿兵认为,人民币贬值的根源在于美元走强。
他表示,美联储结束量化宽松以及市场预期美联储将提前加息推高了美元走势,并导致美元从海外回流至美国市场。
美元的走强也给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带来了贬值的压力。除卢布以外,印度、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的货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贬值。
另外,日圆的汇率自2012年初以来已经下跌了40%。日圆走低与首相安倍晋三为提振日本经济所推出的“安倍经济学”有关。
所谓“安倍经济学”实际上是日本版的量化宽松,即通过加大日圆的发行量来刺激日本经济复苏。
这些国家货币的贬值给中国的出口造成压力。由于人民币长期以来一直紧盯美元,因此美元的走强也使得人民币兑其他货币出现升值。
“美元上升后中国的人民币也会上升。这样它就会带来中国相对周边国家的出口竞争优势被削弱,
尤其是中国周边的国家比如印度尼西亚、越南和印度,它们的货币都在贬值。”
“所以人民币不贬值就会影响中国的出口,而出口是拉动经济主要的杠杆。”
不过,让人民币贬值多少将是一个让中国决策者不好把握的问题,因为人民币既不可能继续保持坚挺,也不能贬值幅度太大。
汇丰控股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由于外部需求依然疲软,所以寄希望于通过贬值人民币来拉动出口的效果可能不会明显。
而且,人民币贬值还会引发中国贸易伙伴竞相贬值货币,从而拉低整个地区经济的增速。
如果人民币贬值幅度过大,不仅资本外流的状况将会进一步加剧,还会在民众中制造出恐慌的情绪,造成争相抛人民币挤兑外汇的情况。
这是中国政府要竭力避免的。因为中国的老百姓早就感受到了人民币在中国内部的贬值,
所以一旦人民币(在外部)出现贬值的趋势,就会引起心理上的恐慌,大家就会抛人民币来规避人民币的贬值。
瑞银中国经济学家汪涛预测,人民币在2015年将“温和贬值”,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将跌至1:6.35。
报道认为,中国央行可能会通过扩大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空间来实现人民币的温和贬值。
目前,人民币可以在中国人民银行每天制定的中间价上下2%的范围内浮动。
扩大浮动空间不仅可以缓解其他货币贬值带来的压力,也有助于中国进一步让市场决定人民币汇率的努力。
分析认为,新的浮动空间将不超过上下3%,也有人预测这个幅度为5%。
但是,不可预测的突变或许造成人民币暴跌就不好说了。
那将是50%-60%的跌幅,一美元兑换12元至15.6元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