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价率政策的倒逼下,为了高定价,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搞所谓的“创新”。
近年来我国审批了1万多个新药,都是根据行政化全包体制下“高定价、大回扣”营销模式的需求设计出来的,
都是来自于药品生产企业营销部门的创意,不是药学专家研制出来的,实际上没有几个是真正的新药,全是改头换面的“伪新药”。
企业劳神费力申报“伪新药”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定高价,类似的情况还有申报独家品规和名目繁多的科技奖项。
由于回扣的大小决定着药品销售的多少,医生明知是“伪新药”,也会大处方,这是“伪新药”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
这些“伪新药”国家每年还以“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投入几百亿元,巨额的财政投入都成为坑害老百姓的助推剂。
在加价率政策的倒逼下,谁不高定价,谁就没有回扣空间,谁不搞回扣,谁就死路一条。
在谋求高定价的过程中,药品生产企业可谓费尽心机,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搬动了省长和书记。
为了套取用于回扣的现金,药品生产企业普遍通过虚开原料、包材、餐饮、差旅、广告宣传、交通、会务等费用发票来洗出现金,偷逃所得税。
药品生产企业的主要精力不是用于药品的研发和生产的管理,而是用于公关政府、贿赂医生,整个行业乌烟瘴气,极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