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的营养研究,创造了二十世纪三个最大谎言:1、不吃肉就缺蛋白质,2、不喝牛奶就缺钙,3、不吃油就缺脂肪。
蛋白质谎言根植于童年教育,几代中国人的大脑细胞都深深刻有这个谎言的印记,如若有人不吃肉,周围的人立时一惊,好似发现了天外来人,
在他们惊惶之后,他们会出于好心,劝导你一定要吃一点肉,否则缺蛋白质云云。
民国时期人们的饮食观念还比较正常,根据《北京志·人民生活志》记载,民国时期北京有700家素食餐馆,杭州光只西湖周边就有十多家素食饭店。
1933年世界著名作家萧伯纳到中国,鲁迅、蔡培元等名人在上海著名素食饭店功德林设宴招待这位远来的素食者。
人能制造所有的蛋白质,每一种食物都含有氨基酸,即使吃白菜,白菜也有足够的蛋白质(白菜除去水分,蛋白质占49%,含量高于猪肉)。
因此,人体不存在缺少蛋白质营养。除非饥饿、吃不饱才会例外。在我国最贫困的地方找一万个成年人作检查,必然有许多人缺营养,但是,绝对没有人会缺蛋白质。
凤凰电视台采访西部贫困区的中学生。面对每天吃土豆的穷苦孩子,凤凰台记者很是惊异,孩子们的个子、体格比大城市的孩子还强。
土豆是蛋白质最低的食物,贫困区的孩子营养无疑是不好的,他们的食物品种太单一,但是他们毕竟比吃鱼吃肉食的孩子营养好。
从人的生理看,成年人获取食物是为了得到能量,而不是继续生长。人必须每天有吃,而变温动物(例如蛇)可以半年不“吃饭”,
什么原因呢,人必须维持36度体温,需要能源提供热量,否则立即死亡。
食物包含糖、蛋白质、脂肪。糖是能源材料,每时每刻都要消耗糖,蛋白质和脂肪是旧细胞死亡的时候,才需要的替代性原料,需求量并不大。
蛇不要需要维持体温,能量消耗少,只需要少量蛋白质转换为能量消耗,蛋白质、脂肪主要作为死亡细胞的替代性原料,因此可以长久不吃,也不缺少蛋白质。
糖是最好的营养。医学研究从未发现糖有害健康。糖除了作为能量之用,还能够转化为脂肪或脂肪酸,也可以转化为蛋白质或氨基酸。
由糖转化的氨基酸,对人而言是最好的氨基酸。
我们从来不缺蛋白质,我们却糊涂地、唯恐不及地要补蛋白质。
专家们争论着,计算着每天需要多少蛋白质,有的称每天需要140克,有的称需要100克,有的需要称80,有的称只需要45克,有的称根据体重1公斤体重1克蛋白质。
没有人缺蛋白质,他们却在为蛋白质折腾。王八蛋专家忘记了最起码的常识,只要我们吃食物,我们就在吃蛋白质。
只要食物有碳水化合物,我们就可以制造氨基酸和蛋白质。
我们的食物,哪怕含蛋白质最低的水果,但是仍然有8%的蛋白质(水分除外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