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专题
纸上建筑 于 2015/4/1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强心针只能救急,但不能改变大势。
十年来楼市奇迹般的扶摇直上,除了不时的“调控”呐喊助阵之外,还叠加着一个城乡居民首次置业的需求,
这么多年住平房、老房、四合院的,还有城郊结合部的,有这么一大批煤气暖气自来水的换代需求,再升级也没啥了,楼越盖越高不还是楼吗?
现在还没有上楼的,热情也没那么高了,四合院的早就意识到四合院更好,郊区的逐渐意识到土地才是真财富,除了被强征强拆,谁还稀罕上楼呢?
然而在09年之后掀起的各大房企冲向三四线城市的浪潮,一下子就把中小城市的房子给盖过剩了,库存量足够N年消化,鬼城遍地……谁还去买呢?
老年人都有房住了,年轻人都去大城市了,本身中小城市都属于人口净流出地区……还有谁来接棒呢?
形势跟十年前不一样了,若非喜则一定是忧。救市过猛容易暴露底牌,在短暂的刺激过后,可能迎来的将是恐慌。
反映在股票市场,前日凭借着提前泄露的内幕消息,房地产股票开展了“半日游”暴涨,而政策公布后的次日,却无论如何也涨不动了……
政策一救到底,居然没有几个涨停板来迎接,股票都这么没信心,楼市会有信心么?
房子终将回归居住本质,无论绕了多远,规律是颠扑不破的,有人住,房子才有价值,没人住它就是废泥烂铁。
房子本来是不值那么贵的,从美国、日本、欧洲,乃至香港台湾,房子没那么贵,需要耗费毕生去供,这是一个骗局。
但是,一线城市和全国其他地方是要分开来看的,事实上,一线城市早就显示出与其他区域明显分化的格局,北京等地曾经多次声称不会放松限购,显示其对市场依然乐观。
由于全国乃至世界的经济活动在一线城市高度集中,当地的乐观是有理由的,
其他中小城市则乏善可陈——别忘了,都是人口净流出区域,连人都留不住,还有个屁楼市。
从这个实际情况上讲,全国版救市不应该包括北上广深,但是偏偏包括了,是有深意的。
因为在历次的楼市暴涨浪潮中,北上广深一直在充当“标杆”,以其蓬勃的赚钱效应把三四线城市诱进火坑,如今后者正在买单。
每个三四线城市的市场容量都非常有限,风险远远大于一线城市,但架不住城市总量多,是榨取最后一滴泡沫的理想场所。
但这最后一棒,也还需要一线城市来做示范(总不能拿鄂尔多斯等鬼城来做示范),而让广大中小城市,也就是全国数以亿计的城乡居民,来最终买单。
击鼓传花的游戏,鼓手总是不会出事的,但这个游戏不能没有鼓手。
几年来蓄势待涨的一线城市就是那个鼓手,把这些没理由放松限购限贷的城市囊括在内,意义在此。
一线城市期盼的短线涨势可能都会落空,而长远看来全国范围是要崩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