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央行发行了那么多的钞票,投入了那么多资金,中国经济还是紧缩呢?而不是通胀呢?
按照常理来讲,你放了那么多钞票到市场上,应该是通货膨胀,不应该是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的意思是什么?你这些钱没有真正投到市场上、市面上流通,这些钱还是放在银行里头没有动。你放那么多的钱不起作用,为什么?
我们看看,经济专家的分析,M2和基础货币之间有一个倍数关系,成倍、一两倍,倍数关系,也就是经济生活中的杠杆率。
这杠杆率是由谁来决定的呢?看起来是商业银行,它在本质上是一个资本投资的收益率、效率来决定的。
当然一个国家的经济效益很好,它持续的往上升,能够赚很多钱回来,
资本的投资率很高的时候,企业就会增加贷款,杠杆倍数就不断的增加,就产生很多新的贷款。
一个基础货币可以贷款几次,一年之内贷款几次,增加了杠杆率。
就是说你企业自己本身就创造了信用,我赚钱了、我可以借钱了,贷款流动增加、流动性增加了。
可是相反地,当一个国家的资本收益率、效率下降了,企业根本就不赚钱,它就不会去贷款了,杠杆率就停止了,甚至于下降了。
市场自己不能创造信用,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就产生企业开工率下降、企业产品卖不出去、企业亏损、还不起贷款,他根本没有兴趣去借钱了嘛,
现在还放在银行里头不流通,这就紧缩了。
所以这里边就牵涉到资金流通它的关键在哪里?
关键在整个经济系统效率如何,效率高了、资金周转得快了,周转的倍数增加了,就会产生通货膨胀。
当你效率低了,经济效率低了,不愿意借钱了,也没有能力去借钱了,它资金流动就慢了,最后钱就完全存在银行,不能动了。
所以说央行不管你放多少水,即便是去年降息、降准,你放那么多水,还是没有到实体经济,为什么?
实体经济他们觉得,我的库存那么多,我的生产力大了,我再去贷款、再开个生产线,我不就更赔本了吗?我有什么钱来还你本呢?怎么还钱呢?所以他不愿意去借。
就变成再多水它不流通,流通要有经济的效率推动的,这是一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