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央每次以“利民”的名义来发布楼市调控政策,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公众面前,十年发布43个调控政策,而房价也涨了十倍,令民众望楼兴叹。
专家表示,房地产泡沫破裂迹象越来越明显,一旦崩盘或致中国经济停滞十年。
尽管中央常用所谓“改善居住条件”等不同的“利民”名义,来发布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
但在民众眼中,更直观的过去十年调控的表现,就是房价越来越高。
因为房地产已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支撑着其财政的收入,以及拉动GDP虚高的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至今,中央发布的与房地产直接相关的宏观政策达到43次。
这些政策囊括了除军事力量以外的几乎所有手段,在某些方面,已超越一个政体所应触及的边界。
但在平均每年4.3次的调控之下,房价仍然是直线上升,被民众戏称为“宇宙中心”的北京市五道口地区楼盘华清嘉园,
最初房价约6000元/平方米,而目前已至6万元/平方米。这10倍的涨幅高于统计局对房价涨幅的数据,但更贴近民众的直观感受。
北京链家房产公司主管表示,回顾北京楼市十年的状态,都是每次调控政策出台后,成交量和成交价在短暂的回落后,又开始持续的上涨。
“政府靠这个作为主要收入呢,想法维持上涨势头,总体来看房价十年差不多涨了有十倍,那些调控政策都是给老百姓看的,安抚一下民心可别当真。”
房价上升最重要的原因是土地成本居高不下。
不断被刷新的地王价格就可以看出来,很多拿地时候的价格已经让楼面价格很高了,
“土地出让金加上各种税,已经超过房价成本的50%,政府喜欢卖地,抬高了房价,房价高涨,政府又有更多的税收。
所以政府就是一面喊着调控一面又大赚特赚。”
业内专家表示,中国局部经济危机正在悄然发生,随着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地方债务还债高峰来临,以及在“钱荒”背景下,卖地成为各地方政府最现实,最快捷的财源。
在官方的逻辑中,土地供应紧缺,责任是在开发商,是因为开发商通过囤积土地,坐等升值,使其居高不下。
但事实上,1995年生效的《房地产管理法》中就对土地的出让、交费和开发时限有着明确规定,
国土部在2003年之后,还在不断出台“新规”督导土地市场,时至今日仍然影响了很多人的判断:正是开发商囤积居奇推高房价。
美国经济学家简天伦认为,中国地方政府越来越依靠卖地来作为财政收入,现在经济不好,收税各方面收入减少,
它也希望卖更多的地,价钱是由政府说了算,而且每年卖多少地也是由他们在控制。
如果楼市崩盘,投入了大量财富的投资者资产价格崩溃,负债却依然存在,个人也将不得不花费5—10年去还债,
中国人会未富先老,会丧失掉非常重要的5-10年修复资产负债表的衰退。
在APEC工商领导人论坛上,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宫潮鸣对中国楼市提出警告,房地产一旦崩溃,最后会丧失5-10年的经济增长。
海通证券副总裁李迅雷日前表示,一旦房地产价格下跌,将对银行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造成巨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