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长周小川为应付流动性过剩这一金融洪涝灾害,提出了“池子理论”,
已经筑过的池子有房市、股市,但是“池子”一旦发生溃坝怎么办?
当了中国央行掌门人多年的周小川,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不会认为筑了这个日交易量高达1.3-1.5万亿的超级大水池,牢牢抓住水池闸门把手就万无一失。
从政府管理的角度看,这“池子”水太满时当然会放水,即国家队、机构资金离场,股市下挫;然后调整一下后视情况再筑池蓄水。
但是这只能通过政策导引,谁敢保证这池子里面的风浪完全与池子外隔绝?
中国近年来为了救经济,不断实行宽松货币政策,2014年的力度不可谓不大,结果却于提振实体经济没有帮助,倒是股市有了热烈反应。
比如2014年11月底中国两年来首次降息,接着又发布“387文”,将同业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实质上放松了存贷比,从而提升了银行的贷款能力。
但实体经济层面对此并无反应,股市却反应热烈,11月降息后三周之内上证指数涨幅逾30%。
今年3月下旬,周小川在2015年博鳌论坛上曾讲过,中国传统产业要出大问题,但依然占据着银行借款很大部分以及资本市场高比例的融资,
为了鼓励新兴产业,银行贷款今后应该扶持新创企业与高科技行业。
但话音才落,本轮政策性牛市却吸引了全民炒股。
既然宽松货币救不了中国经济,新增贷款根本流不进实体经济,而且越来越形成劫持中国经济、社会、政治之势。
当局应该重新考虑金融政策。
相比房地产这个圈钱的“池子”,股市对经济的直接贡献更小,更危险。
股市只实现财富的转移,股市交易的本质是击鼓传花、不断吹大泡沫的过程,总有一天会蒸发平仓,泡沫消退后,输家将一无所有。
我的结论是:中国股市正在进行一轮财富洗牌,但赢家仍然是能够掌握各种内部信息并借机造势的“股神”;
政策性牛市确实是头“牛”,但却是一头“疯牛”,不是健康的牛;
撬动股市的政府之手虽然有力,但却不是上帝之手,这只手无法完全驾驭一头“疯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