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教看来,人类财富的多寡,并不是以拥有多少金银珠宝为标准,而是以自然界的生命兴旺与物种多少为评判,
《太平经》中有《分别贫富法》,明确指出,所谓“富”,是指万物备足,生命各尽其年,物种延续发展下去而不绝。
它说,在上皇的时代,有一万二千多种物种生出,名为富足。
中皇的时代物种略减,已不足一万二千种,故为小贫。
至下皇时物种更少了,为大贫。
此后,物种难以足万,为极下贫。
天地为人之父母,此父母贫极,则人子亦大贫,结果天地人皆悉被伤,“为虚空贫家”。
这种尊重生命、强调保护物种的思想,早在一千八百余年前就被提出,不能不说是道教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一大思想贡献。
道教认为"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它追求长生,关怀个体生命,热爱生命,关注人生价值,希望生命之无有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