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会否出现通缩?(三)
2015-05-26
由于中国需求的逐渐隐退,大宗商品不可能出现普遍性的牛市,这就造成未来物价的继续低位徘徊,通缩陷阱挥之不去。
5月20日公布的中国5月汇丰制造业PMI初值为49.1,较4月终值48.9略有回升;
但是,小于外媒调查分析师的预估49.3,并且连续三个月在荣枯线50下方。
尽管新订单和价格指数有所改善,带动5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小幅上升,但仍处于荣枯线之下,
而产出和新出口订单双双创新低,显示出中国经济内外需疲弱之际,制造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前景仍黯淡,经济下行压力犹存。
该数据显示,中国5月制造业PMI产出分项指数跌至48.4,五个月来首度跌穿50,并且创13个月低点。
Markit经济学家AnnabelFiddes表示,中国制造业PMI初值说明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产出指数为2015年迄今首次萎缩。
而且,国内外客户需求减少,以及企业继续裁员,说明制造业至少短期内不容易扩张,
因为制造企业在需求走软的情况下,会收缩生产计划。
为了应对当前中国经济通缩压力,央行再次祭出降息杠杆。
然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指出,从目前情况看,当前,中国通缩成因极为复杂,
既有需求端的需求萎缩型通缩,也有供给端"正向供给冲击"和供给过剩型通缩;
既具有输入性特征,也具有内生性特征,须对通缩的成因、传导机制等方面有更为科学、全面地研判,非货币宽松能根本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