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面临不确定性(六)
2015-05-31
2009年后,大夫阶层疯狂捞钱。从字面意思看,大夫主要指官员,或者具有一定特权的阶层。
在先秦诸侯国中,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后来大夫被看作官员的称谓,隋唐后大夫一般指具有较高官阶的称号。
在中国,官员意味着依靠国家力量享有特权,能获得特殊的经济利益,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使以中国政府为核心的权力体制经济得到极大发展,
依靠政府、支持政府的经济单位成为主要获利者,中高层获得主要利益,所以中国的大夫可以套用为三部分人,
包括政府和其他体制机构的中高级官员、与体制经济相挂钩的富人阶层、以及与体制经济挂钩的大型外企高层管理人员。
体制经济是种极力消耗,中国进入仅存之国阶段。
血汗工厂主导经济时期,中国通过出口产品获取外汇,同时大量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带来大量外汇,中国有钱进口各种先进生产设备,推动经济增长。
体制经济占据主导时,产品生产不再重要,而是以消耗为主。体制经济的任何产出,都是为搜刮社会中的钱财,体制经济的运作模式是加速社会民众的贫穷。
首先,体制大量印钞,给体制经济的单位消费,包括中央政府和事业单位、央企、地方政府和房地产等。
当中央和地方经济获得大量资金从事经济活动时,意味着社会中的存款遭到稀释,民众手里的钱加速贬值,其中大部分是中产阶级的钱。
其次,铁公基在消费后,对相关产品加速提价。铁公基的建设是为赚更多钱,所以油价、水价、电价、气价、高速公路、医疗等费用持续上涨。
铁路的票价虽然不容易明涨,但是通过取消绿皮普通车增多动车、以及取消动车增多高铁的方式实现另外一种方式的价格上涨。
所有价格上涨都是跟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每个部分的价格上涨都意味着体制经济更富裕,社会民众被更多吸血。
第三,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地方政府大量贷款耗费巨资修建各种城市设施后,要从房地产上把钱赚回来,必须高价卖地,然后收取更多的房地产税费。
通过各种舆论造势,营造房价不可能下跌的氛围,通过货币贬值和房价上涨驱使有一定积蓄的民众恐慌之下踊跃买房。
房价上涨后,炒房者持续提高房租,导致商店成本大幅上涨,在大中城市租房人群的生活成本大幅上涨,加剧大中城市青年人群生活蚁族化。
这些人饱尝租房之艰辛后,很多借钱凑首付按揭买房。也就说,随着体制经济的膨胀,民众生活加速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