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中国刺激经济的选择越来越少,通过人民币贬值来提振经济的做法可能更有吸引力。
过去一些年,每当中国经济遭遇颠簸时,执行刺激性的支出措施就成了默认的解决方案。
但目前看来,这种解决问题的模式似乎已被取代,
中国新一届领导层已承诺通过一系列改革来实现质量更高、但速度放缓的经济增长。
不过就在上周,中国政府似乎又想重走老路,
因为李克强承诺中国经济的下限是GDP增长7.5%。
问题是,仅仅在数天之后,李克强看见这条老路似乎行不通了。
不仅多数省份都未能完成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
而且审计署还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各级政府的债务进行审计。
上证综合指数周一跌破2,000点大关,这意味着审计结果不会给市场带来好消息。
事实上,中央政府可能应该做好救助地方政府的准备,而不是推出更多的刺激举措。
惠誉今年4月下调了中国主权评级,并警告称,中国地方政府和银行的债务问题可能需要中央政府救助。
根据IMF的估计,中国政府总体债务占GDP的比例接近50%,
较中国官方估计的比例高出一倍多。
中国很不幸地追随了香港的政府财政寻租模式,高地价最终绑架了其他所有政策,
其结果是这种财政的脆弱性很可能限制中国政府对经济放缓做出的政策应对。
现在,通过让人民币贬值来刺激经济似乎成了唯一的政策选项。
出口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部分,尤其是在创造就业方面。
人民币汇率水平会影响企业的利润率。
中国工业领域价格进一步下降的问题也暗示人民币贬值将使该领域受益。
目前中国生产者价格已连续16个月出现下降。
为压低人民币汇率,中国可能只需要加快资本帐户开放。
中国6月份的疲软出口数据以及资本外流表明,人民币已经存在贬值压力。
一些分析师们警告称,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不是中国政府主动在人民币汇率方面采取预防性的行动,
而是中国经济的进一步走软可能会迫使中国政府采取这种举措。
法国兴业银行对中国经济的“硬着陆情景假设”也预计人民币将面临严重的贬值压力,
这一假设预计中国2013年的经济增长率将降至6%以下。
该行预计,这可能推动美元兑人民币现汇汇率升至7元,
也就是人民币兑美元名义贬值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