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日发佈的《世界经济黄皮书》表示,中国在大宗商品进口中还处於不利地位,中国在大豆和铁矿石进口上,都付出了比国际市场平均水平更高的价格。
也是中国受国际市场影响最大的几个品种。
中国的大豆进口额从2002年的25亿美元迅速增长到了2008年的218亿美元,几乎每年递增5个百分点。
中国进口额佔国际大豆市场规模的比重,在2008年达到52.8%,2009年提高至60%。
中国天然橡胶进口佔全球的22.1%,原木佔32%、羊毛佔20%、棉花佔17%。中国农业原材料进口份额的上升趋势从2002年一直持续至今。
在金属及金属矿方面,中国的铜矿、铝矿、铅矿、锌矿、铁矿、镍矿进口在国际市场均佔有较大份额。
其中,2009年中国铁矿进口佔全球的67.5%、镍矿进口佔57.7%。
虽然中国是铁矿石最大的需求者,但不能在国际价格谈判中发挥主导作用,不得不以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的价格进口铁矿石。
原油也是中国进口的重要大宗商品。中国原油进口佔国际市场的份额并不高,2008年只有8.5%,远远低於铁矿石和大豆所佔份额。
但中国原油进口增长的速度较快。对於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2011年大宗商品价格大致会稳定在接近歷史最高点的水平上。
其中,石油价格维持在80到110美元/桶之间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