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灾加剧了市场困境
2015-07-27
中国股灾极大加剧外企困境。
2015年之前,中国各地的高利贷爆破,消灭大量民众积蓄,极大削弱外企的目标市场。
2015年后,中国股市暴涨,吸引上亿家庭参与。
私营企业主、城市中高收入人群以及所有具一定积蓄的人,都将资金投到股市,很多人还通过融资杠杆炒股。
人们参与炒股时急剧减少非必需品消费,相当一部分外企销售陷入困境。
不过,由于股市上涨的财富效应,其中一些人购买汽车或者其他消费,外企的困境暂不明显。
6月下旬开始,股灾发生,民众投资大幅缩水甚至血本无归。
根据数据统计,有21万多个50-500万元的账户、近3万个500万元以上的账户消失,这个数据部分反映出股市对社会民众的大清洗作用。
至此,中国大部分民众返贫,包括大中城市中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群也消失。
2015下半年开始,外企将面临营收急剧降低的局面,汽车企业将面临大幅度的销售下降和大规模停产。
由于外企的综合运作成本很高,销售额大幅下降意味着严重亏损。
更致命的问题在中国的外储。
过去二十年,数万亿美元的资本通过各个渠道进入中国套利,资本主要分为四类:
供出口的组装加工企业、面对中国市场的企业、进入中国的各类金融资本、借钱给中国的资金。
除了借贷资本外,其他三类资本在中国获利和积累都极为丰厚。资本规模在6-10万亿美元甚至更多。
在中国生产成本高昂、市场急剧萎缩、股市股灾和国家控盘的背景下,
外资生产加工企业、针对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以及进入中国的金融资本都无利可图,将大规模逃离。
撤出过程中,把人民币利润换成外汇,而实际上,中国可动用的外储不超过两万亿美元,
随着外资加速撤离,中国外储加速减少。当外资撤离到一定程度,中国外储消耗一空。
外企大溃败的进程已经开始,而且很快划上句号。
外资将以三部分收场:第一、外储枯竭前,先逃离的企业可以换到美元保住收益;
第二、外储耗光后,后逃离的企业换不到美元,手中的人民币成废纸,积累的投资和利润转眼成空;
第三、借债给政府和企业的上万亿美元资金,由于大部分期限较长,都将因为外储耗光而本利尽失。
“十年神州路,就像一场风花雪月的梦,转眼变成繁花落尽的一地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