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预测今年中国国内生產总值(GDP)的增幅仍能达到9.5%的高水平﹐
但IMF显然多了几分担心﹐即繁荣的中国经济可能转入萧条。
在IMF发佈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经济学家André Meier评估了中国发生银行业危机的风险﹐其结果让人不安。
2008年以来﹐儘管面临全球金融危机﹐但信贷的急剧扩张帮助中国维系了繁荣。
这波信贷扩张狂潮可能会造成地方政府债务账面价值的明显减记。
虽然中国政府自那以后试图降低传统银行贷款的增速﹐但其它形式的信贷却大量激增。
因此﹐IMF估计﹐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国内的贷款总量相当於GDP的173%。这远远高於收入水平相似的其它发展中国家的信贷水平。
此外还有房地產市场的繁荣。自2006年底以来楼市的繁荣已经将房价至少推高了60%。
但IMF告诫说﹐给楼市降温的措施可能导致房价回调的力度大於预期﹐这可能会进一步削弱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
中国有足够的资金為银行紓困﹐其中可动用的包括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但IMF说﹐这可能还不足以排除重大不确定性﹐即损失最终将如何在私人投资者和中央政府之间分配。
IMF指出﹐当前中国银行股的股价正在下跌。
如果中国政府插手干预﹐其后果可能是中国的公共债务指标大幅恶化。
如果经济出现萧条﹐政府未来进行财政刺激的餘地会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