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管理成本在过去20年内日益膨胀,行政开支和政府投资不断扩张。
当前政府行政开支、投资分别占到财政支出的18%和25%左右,在世界各国中遥遥领先。
由于行政开支属于损耗性支出,加上政府投资效率极为低下,其投入产出率低于0.5,
这使得大量国民财富在经济循环中被损耗,退出了经济流通(以烂尾工程和反复翻修的马路为代表),
使得中国银行业的货币乘数不断下降,最低甚至达到3.5(国际上一般为8)。
为保证经济活动的必要流动性,央行不断超发货币,
形成了人民币实际购买力的对内贬值,民间总体购买力的不断相对收缩,
即与M1、M2的增速远超GDP的速度相对应的是,
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速也远超GDP的增速。
由于缺乏对公权力的有效制约,他们往往只对上负责,不对社会公众负责。
加上市场经济带来的资本寻租,使得日益高昂的行政投资成本等,
常常通过公权力转嫁到社会公众和守法企业身上,
也就最终形成了中国商品比泰国贵的奇怪现象。
需要指出的是,因为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外部需求盛极而衰,
因为国内商品价格和房价已经达到了公众的承受极限,
这一既有轨道已经走到了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