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方债务规模可能已经超过2.9万亿美元。
中国人大常委会本周表决通过修改预算法的决定,20多个省和四个城市获得了发行地方债券的权限。
经济学家和决策者希望此类措施能够成为帮助地方政府开始控制不断增长的债务负担的一种方式。
目前,许多地方政府依靠出售土地获得预算资金,这种方式会造成社会不稳,此外,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下滑,这一方式也变得不再那么可靠。
地方政府还通过依赖于影子银行系统的融资工具进行集资,这样做会导致隐性债务规模扩大,随之而来的风险会给中国的金融系统带来冲击。
中国官员称,新方案规定的发售公共债券可以满足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同时还可以促进地方政府借款状况的公开化。
这有利于降低出现隐性系统风险的可能性,并且提高地方政府借款的透明度。
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一个介绍会上称,赋予地方政府恰当的债券发行权力有利于解决地方政府借款方式的问题。
法国兴业银行经济学家姚伟说,很难说只是允许一些地方政府发债是否就能解决债务难题。
中国国家审计署去年年底表示说,与2010年底的此前一次调查相比,截至2013年年中,地方政府的债务和担保规模大幅升高了67%,至人民币17.9万亿元(合2.9万亿美元),
2010年底时仅有人民币10.7万亿元。
国务院网站公布的文章显示,楼继伟周日称,去年6月底到年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并没有明显地扩大,总的风险还是可控的。
在今年的一个试点项目中,中国允许了10个省市根据自身的信用情况发售债券,其中包括像山东青岛市这样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市。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市级政府的债务负担要大于省级政府,因为地方公共服务最终还是由各市级政府来提供。
凯投宏观经济学家王勤伟称,比限制地方政府融资更重要的是,在更广泛的层面重新平衡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收入和支出问题。
王勤伟称,地方政府的收入与其所承担的基建和福利开支不相称,这是它们想法设法绕过举债限制的主要原因。
专业投资银行蓝橡资本的经济学家们称,中国中央政府对放松地方政府举债权限的谨慎态度凸显出它对地方政府债务快速膨胀的担忧。
为了给金融危机后推出的大规模基建刺激项目筹措资金,中国地方政府在2009年和2010年积累了大量债务。